《野村少女》心得

文:顏漢霖

華人新村是馬來亞英殖民政府所設置的一系列華人集中定居點,其成立跟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鬥爭以及游擊戰有關係。為了阻止郊區的華人提供衣服、糧食、藥物和情報給躲藏在森林裡的馬共成員,英殖民政府在馬來半島建立了許多村落,把當時在郊區居住的華人強制轉移至這些村落了,並施予嚴格的管理,在村落裡的人也不能輕易出入。這些村落就被稱為新村。

由季風帶出版、梁金群著的《野村少女》,正是作者描述她小時候在新村長大的親身經歷。作者出生於霹靂利民加地新村,高中畢業後到台灣讀大學和研究所,之後便定居在台灣。據書中序言所說,作者會想要把自己過往在新村的經歷給記錄下來,是因為其母親和父親相繼逝世,她擔心如果她不將這些過往書寫下來,那它們會就此消逝,再也無人知道、無人談論。

悲傷的事情在於,我們馬華人有許多這些生活經驗和歷史,常常就是因為沒有人記錄下來,因此就這樣被人遺忘。《碼頭上的陌生人》作者歐大旭也有提及類似的事情,他的長輩會覺得過往那些辛苦耕耘的日子「都過去了」、「都是無聊的事」,因此都不願意提起。

好比新村的事情,在我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上,就是很乾巴巴的內容,只簡單地提及新村出現的歷史,但從來沒有談論當時居住的華人是怎樣艱苦過生活的。我的家庭就不是出身於新村,所以坦白說我對新村的生活真的毫無概念,幸好還有作者願意寫下來,至少還可以多少了解到一些當年的事情。

比如說作者的長輩為了開墾田地,於是「燒芭」,放火燒掉森林的一部分,而一些小動物如穿山甲、松鼠等來不及逃跑,就被火焰燒死,於是大家也毫不忌諱地拿這些動物來祭自己的五臟廟,我讀來都覺得相當狂野。而且作者距離我是一個世代,她的長輩距離我應該再一個世代。兩個世代之前的馬來(西)亞,大家還是需要在這麼貧困的環境下掙扎,所以只好從大自然獲取蛋白質的補充。所以如果沒有作者寫下來,恐怕我們這些更年輕的世代都不會知道這些事情。

當然書中也有許多能夠讓我感到共鳴的篇幅,例如書中提到許多華人過節慶的內容。貌似所有小孩子都是一樣的思維,看鞭炮、吃美食、領紅包。我自己印像中,小時候就有在外婆家裡放過煙花,最後結束時候的大煙花像大砲一樣,往天空放出一連串的煙花,是我記憶裡對煙花最美好的景觀。但後來煙花被禁止了,外婆也去世了,家人之間的關係也沒有那麼親密了。

而我父親跟作者的父親也很像,都是大華人主義,覺得華人就是比馬來人優越(只是他沒有堅持所有兒女都要讀獨中而已),認為華人都比較能夠吃苦、馬來人都很懶惰。明明我父親和作者的父親也應該相距兩個世代,但兩者的思維這麼相近還是蠻令人感慨的,再看看近期族群之間的緊張氛圍,我們馬華人是否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呢?

現在的新村也已經物是人非了,跟作者當時經歷的時代比起來,我們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呢?但我們身處這個時代,好像也只能將過往好好記錄下來,然後繼續前進了。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