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磬文化
聲韻詩刊No59-60
聲韻詩刊No59-60
出版日期:20210801
作者:宋子江主編
ISBN:23082216
出版社:石磬文化
▍詩刊簡介:
《聲韻詩刊 Voice & Verse Poetry Magazine》為中英文詩歌雙月刊。立足香港,展望世界。推動本地新詩創作及評論,同時促進國際詩壇交流,擴闊讀者視野。
▍理念
聲,音也。人在世界之中,每每感物而動,然後形之於聲,文學藝術亦隨之產生。聲音有大小,更有宮商角徵羽不同音階;而能夠眾聲喧嘩,兼容並包,正是各種藝術得以演化延續的原因。所謂「韻」,是指聲音的和諧悅耳,我們當然無意定某類風格於一專,只希望各種新舊中外聲音能夠在字面上交流,從而尋找每個生命自己獨特的韻律。中國古代書畫提倡氣韻生動,其實就是要求藝術家展現自己個人的靈魂,並寄託、投射於創造之中。我們相信,如果真的要說詩刊有任何預設規範的話,那就是要求詩人舞出屬於自己的舞步。命名聲韻,便是希望大家互策互勵。
▍內容簡介:
今期是聲韻詩刊的十週年特刊,共二百二十多頁,內容豐富,單是首次發表的詩作已達百多首。今有幾個詩作的專輯:詩人陳子謙老師將詩作坊學員的作品編組成【物詩小輯】,年輕人從物件/動物衍生的聯想,充滿驚喜。今期以「緬甸」 “Myanmar “ 為題徵集中英文詩歌創作,收到了世界各地詩人的作品。而英文部份有Mirror” 為題的詩歌徴集專輯。除專輯以外,今期本地創作及域外創作共四十多首詩,包括羅貴祥 、周漢輝 、蕭欣浩 、曾瑞明 、淮遠、吳美筠、村正、律銘、黃潤宇 、萍凡人、 彭依仁、 葉英傑、嚴瀚欽等詩人的作品。
評論和書介方面,有劉偉成先生為葉英傑即將出版的詩集《時差繁衍》所寫的序[在「償還」和「迎接」之間,存在時間的變異]以及吳朗風所寫的[靈感和故事:讀萍凡人的〈潛〉和〈願〉]。
聲韻主編宋子冮為聲韻的十週年撰寫的回顧末段這様寫
//十年以來,《聲韻詩刊》的團隊經歷過許多風 風雨雨。正如我常常說的,《聲韻詩刊》是一個團 隊的努力,每一位成員的努力都同樣重要。感謝每 一位為《聲韻詩刊》付出過努力的人,沒有他們不 求回報的辛勞,《聲韻詩刊》根本沒有可能堅持到 今天。我在慶祝《聲韻詩刊》十週年的訪問上說: 「我會將詩比喻成蒲公英。在上世紀初香港詩刊發跡的時候,詩刊就已經好像蒲公英一樣滋養著後世的詩人。我都希望《聲韻詩刊》可以像蒲公英一樣, 可以滋養著香港後世的詩人。」//
▍目次:
【聲韻詩刊 Voice & Verse Poetry Magazine】
第59-60期目錄
【卷首語】聲韻十年/宋子江
【疫世讀詩】在肺炎時期讀詩/鄭政恆
【創作時空】羅貴祥 ◎ 周漢輝 ◎ 卡密 ◎ 劉旭鈞(台灣) ◎ 蕭欣浩 ◎ 姚慶萬 ◎ 南鵲(台灣) ◎ 曾瑞明 ◎ 周鍵汶 ◎ 貝非 ◎ 梁璧君 ◎ 村正 ◎ 今文 ◎ 余言 ◎ 吳見英 ◎ 季五 ◎ 陳苑婷 ◎ 梁嘉慧 ◎ 王碧蔚 ◎ 邢鐵 ◎ 律銘 ◎ 唯得 ◎ 夏簷 ◎ 水盈 ◎ 莊元生 ◎ 水先 ◎ 司徒子榆(澳門) ◎ 盧永賢 ◎ 黃潤宇 ◎ 萍凡人 ◎ 彭依仁 ◎ 葉英傑 ◎ 吳穎瑤 ◎ 李毓寒 ◎ 鄭點 ◎ 嚴瀚欽 ◎ 曾旭蔚 ◎ 淮遠 ◎ 陳微 ◎ 宋逖(中國內地) ◎ 浮海 ◎ 吳美筠 ◎ 鄧浩強 ◎ 孔惠瑜
【詩歌評論】一位香港詩人的誕生與死亡:曾淦賢/曾繁裕
【澳門專欄「初夏」】幽子 ◎ 黃君榑 ◎ 良耳 ◎ 熵南 ◎ 風山千伍 ◎ 星月 ◎ 冼文光 ◎ 祁紫 ◎ 陳家朗 ◎ 鳴弦 ◎ 鄭可夫 ◎ 洛書 ◎ 詩子 ◎ 文靜 ◎ 許越 ◎ 玥英 ◎ 譚俊瑩
【詩人光影】星宿還在:童常詩的沉鬱風格/張燕珠
【物詩小輯】陳子謙 ◎ 黃子桐 ◎ 黃凱茵 ◎ 傅家宏 ◎ 余俊宏 ◎ 宋致賢 ◎ 許家傑 ◎ 林巧瑜 ◎ 譚棱欣 ◎ 王碧蔚 ◎ 陳意林 ◎ 路漘
【評書賞藝】在「償還」和「迎接」之間,存在時間的變異—— 序葉英傑詩集《時差繁衍》/劉偉成
【Special Feature: “Mirror”】 Cheng Tim Tim ◎ Wing Yau ◎ Jeff William Acosta ◎ Wendelin Law ◎ Hsien Min Toh ◎ Hsien Min Toh ◎ Liswindio Apendicaesar ◎ Aimee Faunillan Abella ◎ Jhio Jan A. Navarro ◎ Juan Carlos Felipe G. Montenegro ◎ Lian-Hee Wee ◎ Ronny Chan ◎ Low Kian Seh ◎ DonnaPucciani ◎ Ian Salvaña ◎ Felix Chow ◎ Helle Wuu Xuanzhuan◎ Carissa Natalia Baconguis ◎ John Corrigan ◎ Cynthia Gallaher
【詩意追尋】靈感和故事:讀萍凡人的〈潛〉和〈願〉/吳朗風
【詩史鉤沉】綠蒂與丁平交誼述要/馬輝洪
【第四屆「恒大中文文學獎」大專組得獎作品】鄒芷茵 ◎ 鄭思珩 ◎ 陳意林 ◎ 李文靜 ◎ 劉梓煬 ◎ 石堯丹 ◎ 關天林 ◎ 陳子謙
【譯介天地】
◎ 高橋睦郎論:逗子的俄耳甫斯/安傑(Jeffrey Angles)(美國)|歐建梆(譯)
◎ Margaret Atwood詩六首/陳永財(譯)
◎ 保羅.瓦樂希《舊詩稿》首篇初探/巴希
◎ 港譯本特.伯格詩選《兩粒紅莓》/飲江(譯)
【專欄:無聲地】印卡/彼岸的數字——韻律作為第二修辭
【專欄:游動詩寫室】李家昇/石頭記,懷念戴天
【Canada-HK Herald】Two Poems/Bob Black
【專欄:角落羅卡】Helga Moreira 詩七首/夏簷(譯)|洋小漫(畫)
【專欄:文字餐桌】得閒去飲茶/鄒芷茵(譯)|洋小漫 (畫)
【專欄:風物小識】背影的秘密/麥華嵩
【抵抗抒情】
抵抗的抒情詩:兼論韓國詩的多面性/佐川亞紀(日本)|歐建梆(譯)
抵抗的抒情詩的現狀:抵抗對象的喪失與回復/中村不二夫(日本)|陳卓姿(譯)
【緬甸 Myanmar】
ko ko thett ◎ Zeyar Lynn ◎ Nay Thit ◎ Min Nyein Aye ◎ K Za Win ◎ Moe Kyaw Thu ◎ Nga Ba ◎ Mi Chan Wai ◎ Maung Yu Py ◎ James Byrne
緬甸詩歌:形式.革命.死亡/宋子江
颯雅林恩(Zeyar Lynn) ◎ 鄭政恆 ◎ 廖偉棠 ◎ 璇筠 ◎ 熒惑 ◎ 池荒懸 ◎ 或或 ◎ 王崢(美國) ◎ 姚慶萬 ◎ 馬喬添 ◎ 鄭點 ◎ 萍凡人 ◎ 李顥謙 ◎ 王治澤(台灣) ◎ 王晉恆(馬來西亞) ◎ 翟彧(德國) ◎ 無花(馬來西亞) ◎ 黃創筠 ◎ 鄧煒儐(馬來西亞)
【專欄:讀音】
米米 ◎ 曾詠聰 ◎ 葉英傑 ◎ 梁山丹 ◎ 杜錦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