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8

季風帶

街頭的共同體: 馬來西亞淨選盟大集會裡的國家與族群

街頭的共同體: 馬來西亞淨選盟大集會裡的國家與族群

定價 $332.00 TWD
定價 $420.00 TWD 售價 $332.00 TWD
特價 售罄

▍內容簡介:

★ 本書以馬來西亞跨族群社運的社會學觀察,讓更多人知曉馬來西亞社運的狀況;
★ 本書原作榮獲台灣社會學會年度碩士論文獎(2019)、台灣東南亞學會碩士論文獎(第二名)(2020)、國立政治大學年度碩士學位論文獎(2021);
★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馬藹萱、馬來西亞雙威大學政治學教授黃進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何明修、台灣季風帶文化創辦人林韋地專文推薦!

「淨選盟大集會是馬來西亞公民運動史上一次最值得紀念的嘗試,也是最應該警惕的經驗。警惕在於由它衍生的種種限制,而值得紀念的是,它將街頭點化成一張桌子,一張可供不同族群、性別、階級進行互動、對話和行動的桌子。」  

殖民時代以來,馬來西亞不同族群就時常處在不平等的關係之中,而獨立以後,馬來西亞政府也常以種族政治作為施政手段,進一步激化族群之間的矛盾關係。種族典範的政治意識形態已經全面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面對這樣的處境,馬來西亞卻難以產生一個跨族協商的公共領域,使各族難以針對公共議題進行交流、互動。直到二〇〇〇年以後,馬來西亞才頻繁地出現以多元族群參與者為主的社會運動,在國家機器之外,創造了一個跨族交流、批判公共議題的空間。其中,「淨選盟大集會」是諸多跨族群社會運動中動員最廣泛、歷時最長的一個例子。

本書以淨選盟大集會作為個案,探討社會運動如何為馬來西亞各個族群形塑一個跨族協商的場域,並討論各族參與者如何在其中產生新的身分認同,從而建立跨越族群的公共性,以此挑戰官方的種族政治意識形態。

▍作者:

馮垂華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及兼任講師。研究興趣為族群關係、社會運動、公民社會與文化研究。碩士論文《尋找「跨族公共領域」: 馬來西亞淨選盟大集會中的族群關係》曾獲二〇一九年台灣社會學會年度碩士論文獎、二〇二〇年台灣東南亞學會碩士論文獎(第二名),以及二〇二一年國立政治大學年度碩士學位論文獎。研究論文曾刊於《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及《東亞研究》,其他作品散見於《關鍵評論》、《轉角國際》等媒體平台。

▍目錄:

推薦序(一)劃界與跨界:族群政治、社會運動與公民社會
╱ 馬藹萱(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9
推薦序(二)街頭浪漫聚結的局內現實盤算
╱ 黃進發(馬來西亞雙威大學政治學教授)14
推薦序(三)社會運動所打造出來的團結
╱ 何明修(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27
推薦序(四)以學術作為方法:馬來西亞文藝青年的社會實踐
╱ 林韋地(台灣季風帶文化創辦人)32
自序 街頭點化的一張桌子╱ 馮垂華     37
導讀 馬來西亞族群政治的前世今生
╱ 鄺健銘(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43
第一章 背景與提問:淨選盟大集會作為跨族公共領域      57
第二章 知識圖譜:族群政治、公共領域及社會運動      69
第一節 種族、族群及民族的基本概念    70
第二節 馬來西亞「種族典範」的建構     76
第三節 「種族典範」的挑戰:其他異例與日常生活的認同重構    86
第四節 公共領域之發展及馬來西亞例子     95
第五節 社會運動作為一種公共領域     103
第六節 小結     109
第三章 馬來西亞多元族群的都市生活及其限制      113
第一節 刻板印象與族群互動     115
第二節 吉隆坡城市空間的族群分化:從葉亞來時期到獨立建國     132
第三節 多元雜糅的城市:當代城市空間裡的族群相遇與邊界     146
第四節 從相遇的空間到「跨族」公共領域     165
第四章 社會運動作為跨族公共性生成的場域      179
第一節 跨族群網絡的形成:淨選盟背景與動員     184
第一項 淨選盟大集會的背景    184
第二項 歷次淨選盟大集會的族群結構及動員策略    188
第二節 從族群空間到跨族空間:跨族公共領域的形成     195
第一項 選擇空間:從族群空間前進「獨立、自由」的廣場    195
第二項 空間布置:抗爭空間裡族群多元的元素     214
第三節 大集會裡的話語與構框:從王權到公民以及跨族群群體的認同     222
第四節 大集會裡的族群互動與協作     238
第五章 脫下黃衣服以後:跨族團結的影響與限制     251
第一節 社會運動後消逝的跨族公共性     254
第二節 種族政治的回襲     262
第六章 結論     275
第一節 殖民時代的種族知識:國家與族群關係     277
第二節 國家的空間治理:城市族群空間的界定及建構     279
第三節 從日常相遇到跨族公共領域:開放空間裡族群互動的限制     280
第四節 社會運動作為跨族公共領域:「淨選盟大集會」貢獻與限制    282
第五節 回歸日常:族群身分及社會關係的流動與固著     285
補記 大疫時代中馬來西亞的抗爭行動      289
一、 背景與問題    290
二、 疫時代中白旗與黑旗鬥爭運動的發起    295
第一項  民間自助的開始:「白旗運動」的事件背景     295
第二項 站出來鬥爭(keluar dan lawan):
黑旗鬥爭運動的事件背景    298
三、 不安全感蔓延,大疫時代如何動員民眾參與抗爭?    300
第一項 從網路到家戶:白旗運動的動員策略    300
第二項 面對不安全感:黑旗鬥爭運動的動員策略    303
四、抗爭行動的文化構框:政府無能與人民權益     307
第一項 白旗運動的去政治化、能動性、貧窮顯影,
以及再政治化    308
第二項 獨立廣場外的一天:
黑旗鬥爭運動的文化構框及抗爭劇碼    315
五、疫情時代公民社會的可能       322
新跋 族群爭議的未完待續      327
附錄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333
參考書目      339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