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出版社
《什麼?!詩刊》第七期 時差
《什麼?!詩刊》第七期 時差
出版日期:2024/05/01
主編:陳奕進、盧姵伊、葉福炎
頁數:76
開數:21.5 X 16.5
出版社:有人出版社
▍內容簡介:
《什麼?!詩刊》第七期 主題徵稿:時差
「科技打破邊界,世界看似無縫接軌。然而記憶的游離、情感的拉扯、文字的轉譯,都因各種阻滯、延遲和斷裂,在相同的時空呈現各種落差。」
無論是年輕的面孔,如賴晨芳、陳佳伶等,抑或已是文壇前輩張惠思、李有成兩位老師皆在詩作中展現了各自的文字技藝。辛金順老師長期關注印尼詩壇,並在詩刊譯介了不少作品,一字一句間推敲和打磨,一顆孜孜不倦的詩心莫過於此。在閱讀來稿時,意念隨著文字出入於虛實、冷熱和遠近的界域之間:「當我越來越接近悲痛/你捻亮一顆星子/地上盡是火光」。宏量的詩句讀來有種煎熬的戰慄。這些火光究竟是救贖的,還是毀滅的?我們在詩歌的領地亦步亦趨時,正走向何方?
延續上一期的遺緒,這一期詩話也介紹香港詩人,聚焦許鞍華導演的紀錄片《詩》(Elegies)。先陌書寫與詩人見面的讀詩會,也能體會在台北交匯的文友之情。志勇在香港觀影,對照黃燦然與廖偉棠的《詩》生活,也指出詩與導演之間的關係。李有成老師聚焦許鞍華的詩情,其實隱含哀愁與寬慰——許多人離開這座城市,原因各有不同,這也是導演「獻給香港的關於記憶與鄉愁的詩」。
福炎的〈在西灣,一道雁聲迴響:與張錦忠老師談編輯、評論與文藝園地〉,看似漫不經心的師生對話,實則蘊含著莫大的人文關懷,從馬華文學場域的多方展開來談,點出整個文學及文化生態的難題,值得我們從中一再反思馬華文學未來去向。這些文字的敘述,皆促使我們重新校準(recalibrate)自己與文學之間過於理想或過於現實的期待。
▍目次:
封面插畫 立祥/ 編輯室報告 02
【主題徵稿】
刀口 李曼旎 05 / 時差 美婷約翰 06 / 只有一部手機鬧鈴在床頭響起的清晨 無花 08 / 旅行的困境 語凡 09 / 貓跳 陳宏量 10
【自由投稿/譯詩】
無性戀 陳佳伶 13 / 每一個月亮照拂過的夜晚 賴晨芳 14 / 來自月亮背面 傅嘉正 17 / 水草類局部與卡夫卡一首 張惠思 19 / 悲秋——遙寄張錯 李有成 24 / 沒有遺憾(陶沃恩) 譯你個頭譯譯譯 譯 26 / 在我們居住的地方(法依沙·瑪特·扎威) 陳宏量 譯 28 / 幽夢以後(阿都拉·胡賽尼) 陳宏量 譯 30 / 佐科·比奴爾布(Joko Pinurbo)輯 辛金順 譯 32 / 世界詩歌日,遇到Joko Pinurbo 辛金順 37
【詩話】
與共:黃燦然讀詩會記行 周先陌 40 / 速筆《詩》餘:看Elegies之後 李志勇 44 / 詩與哀歌——關於許鞍華的《詩》 李有成 49
【特約文字】
借時間 林日錦 53 / 文學需要程度領受嗎 陳奕進 56 / 在西灣,一道雁聲迴響:與張錦忠老師談編輯、評論與文藝園地 葉福炎 58 / 寫作の一期一會 陳奕進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