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叢書館
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
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創始人韋地:
近日讀到一本有趣的女性主義的書,叫《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台灣EZ叢書館出版。
作者崔乘範是韓國江陵明倫高中國文老師,韓國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比起華人社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作者看著生活周遭的男學生,受到缺乏性別意識的父權觀念教育,而決定站出來以一個男性的身份在學校推廣女性主義和性平教育。
這本書主要是以作者自己身為男性的人生經驗出發,來反思性別不平等。第一章說的是家庭內性別分工和期望不均的問題,從小作者的母親就又要賺錢養家又要作家事照顧家裡所有人,當年紀還小的作者不懂事質疑為什麼母親不能和別人的媽媽一樣都長時間在家裡時,母親居然還因此感到抱歉。
作者上了大學以後,開始見識到無所不在的權勢性侵。而受害者女性往往需要在以男性為主導和多數的法庭場域再三重複自己的受害經歷,加害者卻往往被男性主導的司法體系過度體諒而從輕量刑。
2016年,韓國發生了駭人的「江南站仇女殺人案」,一名男性因為「被女人們忽視」,在江南站附近KTV的公共廁所中潛伏3小時後,以預藏的兇刀隨機殺死另一名20多歲的女性。這起事件反映覺得自己處於弱勢的男性,往往選擇比自己更弱勢的女性來作為施暴對象。
新聞事件引起廣泛的討論,也讓作者去反思,如何在校園去討論和推廣性別平等意識。作者認為,男性到了三十歲以後觀念往往已經根深蒂固,要改變很不容易,教育要從十幾歲的孩子抓起。
我覺得這本書帶出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女性主義或性平意識並不只是女性的事,男性也需要去了解去討論。一方面,能將自己從性別刻板框架中解放出來,比方說男性也可以哭也可以有軟弱的時候,男性不一定總是有能力去照顧和保護女性,或將情慾的追求和自身的能力劃上等號。另一方面,男性有更多向其他男性,特別是年輕世代的男性推廣性平意識的機會。
書中作者分享了一些他和年輕男學生溝通的經驗,我覺得很值得參考,比方說有男學生抱怨「老師太常幫女生說話,有時會讓人不開心」,或女生往往功課較好表現較佳,男同學並不覺得自己是什麼優勢群體。作者的回應是:
「我們男性不因夜歸而感到害怕,不對針孔偷拍感到恐懼,不受令人不悅的言語和肢體接觸冒犯,不被限制服裝衣著,光是少了這些生活品質就有極大提升。」
「或許我們自己問心無愧,但男性經常是迫害女性的加害人。而女性無法從外表判斷誰才是加害人,所以才會對所有男性都保持警戒。因此如果哪天自己也跟著被罵了,我們不該發洩在女性身上,而是該對『那些男人』憤怒,這才是符合道德和正義的行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本書淺顯易懂平易近人,閱讀時也正好讓我們反思自身家庭和社會裡的性別不平等,和如何與年輕世代男性溝通性平意識的方式。
▍內容簡介:
男生當什麼女性主義者?
正因為女性主義與男性的人生息息相關,
且能為男性解除枷鎖、得到不亞於女性的真正自由。
所以,無論男女,我們都應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韓國江陵明倫高中有八百多名男學生,校園裡充斥著各種血氣方剛和習以為常的髒話,動不動就會聽到「幹爆」、「破處」、「吃了她」這樣的語彙。問他們為何要這樣說話,得到的都是「沒為什麼」、「好玩啊」、「聽起來很屌」之類的答案。
崔乘範是這所學校的國文老師,他十分感慨於學生們不自覺被社會型塑而成的性別觀念,如今,許多校園裡,仍流傳著「多讀十分鐘的書,就能幫老婆換張臉。」這種將女性視為獎賞的班訓。這真的沒問題嗎?
除了校園之外,崔乘範對整體社會所期望的男性形象也有很多疑問,諸如軍隊文化、暴力、淫言穢語、非得喝到爛醉才能吐真言……明知女性人生坎坷,卻終究守著窠臼過日子的男性,更是令他感到莫名其妙。然而,這些疑惑,就在他接觸女性主義思維之後,一點一滴地解開了。
本書特色
1. 作者身為男性,卻傾注心力推廣女性主義。因為他深知,女性主義強調的不是女性優越或女性霸權,而是邁向性別平權的第一步。
2. 本書共分為五個章節,從原生家庭、傳統觀念下的女性宿命、男性觀點的省思、社會案件到性平教育,完整論述了女性主義在韓國社會的困境、發展和期望。
3. 故事與論述兼具,輔以統計數據參考,值得讀者深思。
◎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與宿命
若想當個帥氣的中年男子?就必須擁有妻子。少了『內人』的關心和照看,沒有幾個韓國男人能逃過襪子破洞和褲腳破掉的命運。那如果想當個瀟灑的中年女子呢?那就必須沒有丈夫。不用忙著給人準備早飯,不用費盡心力照顧誰,家事與情緒勞動的負擔減輕一半以上,過上相對滋養的生活。
多數人以為女性劣勢來自於經濟弱勢。但作者透過他的原生家庭告訴我們── 不,即使母親的收入是父親的三倍,整個社會也並不會因此降低對於女性應扮演母親、妻子的期望。在勸和不勸離的氛圍下,犧牲奉獻一切的女人,只能繼續無奈地忍受下去……
◎女性主義男子的視角與感悟
大家在只有男生的酒席上爭相地開黃腔,追問正在談戀愛的朋友「進度」如何,而朋友則意氣揚揚地「炫耀」那件事,當時的我並未認知到,這一切就是性暴力的一環,以為這個樣子才叫大人,不僅道德意識低落,甚至一點性別敏感度都沒有。
對女性品頭論足的習慣,以為只是同性之間的言論,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可你的意識型態正是從言談中形塑的。而許多性犯罪案件,便是源於扭曲的意識形態……
◎從「江南站仇女殺人案」看見的韓國社會
若以精神疾病患者的「隨機殺人」下定論,案子會以懲罰嫌犯作結,社會不用再做出其它努力,頂多只能加強管理思覺失調患者,而實際上江南站殺人案結束後便是如此。但若以「仇女殺人」結案,就會開啟無數的連鎖反應……
任何地方都存在著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觀念,但若因此而錯過了使社會超前進步十年的機會,也無所謂嗎?
◎給男性一個「成為女性主義者的好理由」
女性主義也受用於男性,它能幫助我們逃離狹隘的男性特質框架;它會告訴我們,男人即便愛哭、話多、力氣小也沒關係;它會讓我們知道,趕我們去當兵、讓我們有約會出錢和買房壓力、讓我們因嬌小的身高或生殖器而氣餒的人,並非「泡菜女」而是「父權制度」。當你理解這些事實後,男性的人生也能獲得自由。
父權制度下的男性,或許會因自己的性別而產生優越感,但那其實也限縮了男性特質的定義,而遭受另類的不平等。想要從狹隘的性別價值觀中解脫、好好地做自己嗎?那麼,請你也一起學習女性主義吧!
▍作者簡介:
崔乘範
韓國江陵明倫高中國文老師。
大學主修國文與哲學,同時熱中社會科學。受到學姐的啟發,以及反思母親的人生處境,逐步認識女性主義思維。不忍看著生活周遭的男學生,受到缺乏性別意識的父權觀念教育,他決定站出來,以一個女性主義者的身分,為性別平權、性別平等教育盡一己之力。
▍目錄:
選擇站在有益,而不是有利的那方──范情/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先做人,再做男人和女人──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男性參與的女性主義,以及女性主義在韓國的現況──許怡齡/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副教授
前言
●男生當什麼女性主義者啊?
第一章 母親與兒子
●我的家庭真奇怪。
●窮人家女兒的命。
●女性主義思考的開端。
●中年女性的位置。
●其他家庭也都是這樣過?
●母親的憂鬱症。
第二章 學習女性主義的男人
●單憑善意與良心令人不安。
●性侵害如何發生。
●善良的女人能上天堂,但壞女人卻能為所欲為。
●看似嚴謹的父權制度下卑劣的陰影。
●因為男生不懂,所以要學。
●相遇時雖是師生,但現在是夥伴
第三章 老師,您知道江南站發生什麼事了嗎?
●若我不沉默。
●為何不敢說是仇女犯罪?
●不見夥伴蹤影,只見Ilbe 旗幟飄揚。
●在韓國,身為女性
●寬以待男,嚴以待女。
●檢討被害人的韓國社會。
●綜觀韓國女性的生活。
●男人也能成為女性主義者嗎?
第四章 與八百位男學生一起
●為了人生的女性主義課。
●〈蕎麥花開時〉不是美化性侵害的作品嗎?
●〈春香傳〉,自古至今女性都是玩物。
●李陸史的語調男性化,金素月的語調女性化?
●〈謝氏南征記〉,誰才是真正的犯人?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別活在現代,活在歷史吧
●「少女」的語義,竟然是「是人類」「非男性」「非成熟」。
第五章 與憎恨對抗的方法
●在男性多的團體中必須發聲的原因。
●失準的標靶,以及憎恨所造成的左右派統合。
●歧視的歷史淵源。
●在男子高中傳播女性主義。
●應對學生責難的方法。
●要如何召集夥伴?
●與其選有利,不如選有益。
後記
●為了一起在地獄中生存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