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出版社
我等的只是無趣
我等的只是無趣
定價
$298.00 TWD
定價
$350.00 TWD
售價
$298.00 TWD
單價
/
每
——內容簡介
楊川詩集,書分二輯,輯一〈在大陸寫詩〉,收入詩作二十六首,是詩人在中國生活時的記錄。
輯二〈在新山寫詩〉,收入詩作三十三首,是詩人在新山的情緒取樣。
楊川自況:
寫詩對我來說是一輩子的事情了。現在想來,即使生活平淡無奇,但因為文字、因為寫詩,卻讓我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了歷
史。
馬華著名作家陳蝶寫序推薦:
八十年代至今,寫詩儼然是楊川的生活寄託,甚至可以說是生命寄託。台灣文學評論家楊照說過,詩是安魂曲,至少在我
看來,詩是讓楊川安他的心靈的樂曲。
四十年的詩海文字泅游,半生的城與城之間遷徙,楊川從國內到海外,回來後又一度出走,如今腳步停留在南端。他不再
寫小說,也從不寫散文,而那些字數少於小說與散文好多的詩,儼然從過去的深情奔放書寫,來到現在的沉斂冷酷。
——作者簡介
楊川
本名楊啟平,成長於馬六甲,後定居新山。
美國奧克拉荷馬中央大學理學士,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碩士,南京師範大學現當代文學博士。
曾經擔任新山教師教育學院中文組高級講師,中文組主任。
馬來西亞開放大學,吉隆坡大學兼職講師。
著有評論集《當代大陸與馬華女性小說論》,小說集《紅塵有喚》,詩集《未竟之行》、《尋樹》。
——目錄
雷霆般靜默後,歷盡青山詩亦老,俠情依舊否?
——陳蝶序楊川詩集《我等的只是無趣》 5
輯一:在大陸寫詩
寧海路二百號 19
南京生活:給你 22
那段時間多麼炎熱 24
無情解 26
一個冬夜 28
人啊,人(大陸印象記) 30
我在蘇童的朗讀聲中睡去 32
我在大陸寫詩 34
慾望.四季 37
門衛 41
2005年十一月,去西安 42
北京盒子 45
關於時間與記憶的傢具 48
三零三室男子 52
徘徊門外 54
向丁樓告別 56
留在大陸的生活 58
於是,我回到馬來西亞 62
輯二:在新山寫詩
在新山寫詩 67
三十九頁 70
光 72
偽情詩 74
何處 75
即興二則 77
失憶(給爸爸) 79
楊門賴氏(給媽媽) 81
祛魅 84
孩子氣 87
草民 88
說吧,新山 93
大河 95
字母 96
飛行 97
仿佛有一座城正緩緩淪陷 100
夏日炎炎 103
走廊 105
記錄一個城市 106
地獄變 108
口語 110
墓誌銘 111
長廊的圖像 113
類似愛國的疑惑 115
水母繼續游過 119
郵差 122
伊斯坦布爾街上的狗 125
宣示 126
新山醉態 128
過着 132
疫情 133
交替 135
我等的只是無趣 138
後記 140
雷霆般靜默後,
歷盡青山詩亦老,
俠情依舊否?
——陳蝶序楊川詩集《我等的只是無趣》
序文可長可短,宋文學家歐陽修為自己的詩話集《六一詩話》寫的序文,只有一句,十三字,即“居士退居汝陰而集,以資閒談也”,而世上沒有最長的序文,只有更長的!1990年,楊川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是短篇小說集《紅塵有喚》,1999年的第二本著作《未竟之行》是詩集,2001年再次出版詩集《尋樹》,序文都是出自我手。
2023年的10月,我受他邀約為他第四本著作,也是第三本詩集作序文。這些年份排列看似平常,看出在時間飛逝中,一個作家在三十三年的過往人生遨遊裡,留住了他的泥上鴻爪,記錄了他的歷練軌跡,構建了他的秘密花園,最關鍵的,是深藏了他的感情軸心!
從認識他的1982年,直到現在的2024年,楊川從一個翩翩年少,四十二年來頻頻轉身,生活成了一個博士學人。除了第一本的十二個短篇小說,這大半生寫了兩百餘首詩,也或還有未曾收錄的,比起台灣詩壇宿將,二十二歲就寫了四百多首的白萩,當然是太少了。比起八十二歲只寫了二首詩,卻成傳世之作的唐朝張若虛,楊川的數量還是算多了。
八十年代的某一天,楊川執意地說,他往後凡出版著作,都會邀我寫序,這個類諾言,有點像李白〈俠客行〉裡面那二句“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果不其然,他像極了《未竟之行》詩集裡那些江湖煙雨裡、那些星光水色中、那些牽念暗香過處,飄忽又神定的俠客,縱使踏遍了青山,耗盡了青春,看完了世道之後,驀然回首,仍然記住了曾經對一個女子許下那個小小,卻又重重的諾。而這個諾,是他向我許的,抑或是相反地,我執意要給他再次寫序呢?
根據不少文字資料以及視頻講述,台灣現代詩浪潮最為澎湃洶湧的時候,是1956至1965那些年。吾生也晚,當我高中的1971年,接觸了鄭愁予、周夢蝶、餘光中、葉珊(1972年改名楊牧)、紀弦、弦、白萩、向陽這些名字,當時暗喜之情不亞於讀到了李敖、蔣芸、張曉風和王尚義等人的文章。八十年代至今,寫詩儼然是楊川的生活寄托,甚至可說是生命寄托,台灣文學評論家楊照說過,詩是安魂曲,至少,在我看來,詩是讓楊川安他心靈的樂曲。
詩學有它的家世和基因,從事中文詩歌書寫,當然知道它的一脈相承,然而追溯詩的宗譜資料庫(Ge n e a l o gy d a t a b a s e ) , 以及緝查它的基因族譜學( G e n e t i c genealogy),倒不像刑偵查案那樣能夠梳扒出罪惡的驚恐來,反而,透過研判詩基因的家族庫線索,我似乎弄懂了一些宗脈,讀楊川1985年的詩〈平淡之間〉那最後幾句:有時夢魘是低流的血脈/為什麼疲倦/沒有/我仍打着一盞太陽/在嚎啕的夜雨中候車,我似乎嗅到楊牧在〈屏風〉經典之句“不知道日落以後露水重時心情又怎樣”那種精神食譜裡面的色香味!
楊川早就從1982年以後蛻變了,他喜歡過鄭愁予的禪趣,曾傾倒於北島的朦朧,跳脫自少年策馬江湖情懷,將最珍貴的慕戀情愫沉澱以後,他走入第二本詩集《尋樹》。那是1987至2000年的創作,他詩歌逐漸立體化,抒情性有點示弱於象徵性,從過去的工筆字句,在我讀來是速寫白描,卻更加貼近犀利了。〈盆栽人類〉開頭幾句:憂傷地在思量着高度/來回踱步/干燥的室內/春去秋來。
字彙的轉換,從委婉到尖銳,將隱晦變明晰,自參與化旁觀,融濃郁成淡冷,是我讀了楊川這第三本詩集的第一個印象。而其實那些變化,是不是一個表面的假象,即使玫瑰改了名字,還是一樣芬芳;由藍變紫的繡球花,還不都是繡球花麼?打個比方,在馬來西亞,不同種族之間,一種事情的形容各有選擇,中文的女性蝴蝶裝,馬來文稱為Baju Kelawar。蝴蝶與蝙蝠,哪一種生物名字比較貼切用來形容女裝呢,在美學來說,就是由主觀來決定好了。而馬來文的Musim Bunga,正是中文的春天。花季與春天,又有意象上的分歧嗎?事實上,他的詩風是真真地變動了!跨度四十餘年,無所改變是幾乎不可能。
楊川早就從1982年以後蛻變了,他喜歡過鄭愁予的禪趣,曾傾倒於北島的朦朧,跳脫自少年策馬江湖情懷,將最珍貴的慕戀情愫沉澱以後,他走入第二本詩集《尋樹》。那是1987至2000年的創作,他詩歌逐漸立體化,抒情性有點示弱於象徵性,從過去的工筆字句,在我讀來是速寫白描,卻更加貼近犀利了。〈盆栽人類〉開頭幾句:憂傷地在思量着高度/來回踱步/干燥的室內/春去秋來。
字彙的轉換,從委婉到尖銳,將隱晦變明晰,自參與化旁觀,融濃郁成淡冷,是我讀了楊川這第三本詩集的第一個印象。而其實那些變化,是不是一個表面的假象,即使玫瑰改了名字,還是一樣芬芳;由藍變紫的繡球花,還不都是繡球花麼?打個比方,在馬來西亞,不同種族之間,一種事情的形容各有選擇,中文的女性蝴蝶裝,馬來文稱為Baju Kelawar。蝴蝶與蝙蝠,哪一種生物名字比較貼切用來形容女裝呢,在美學來說,就是由主觀來決定好了。而馬來文的Musim Bunga,正是中文的春天。花季與春天,又有意象上的分歧嗎?事實上,他的詩風是真真地變動了!跨度四十餘年,無所改變是幾乎不可能。
這本集子分成兩個部分,“在大陸寫詩”收錄共十八首,其他三十三首歸納於“在新山寫詩”。讀詩經驗中,感到驚
悚與輕鬆,應該是平行的衝擊!(未完)
——內文摘錄:
〈孩子氣〉
你空出的座位
早已填補
時間已有分寸
閒話春光奢侈了
咱們就此從簡
幾個周到音符
確實不必
滿滿心事再經展覽
只顯唐突
醒時 不我待
睡著 蒼苔爬
最是沉鬱處
且 鋪陳清淡
這樣小心翼翼
對你不會不公
對我 也不會
〈寧海路二百號〉
沿街梧桐。 吸引了他
住下。 為了秋天
空無一人的臥室
到達的時候
好像曾經發生過什麼
雪白的四壁
血紅的沙發
卻都不認識他
查閱資料 翻開地圖
他確認鎖在南方的時間
喝下南京第一杯咖啡
他必須自己洗杯子
小心翼翼 不能留下絲毫的
留戀 優美的住下來
早晨突然降溫
從容的流下眼淚
溫熱的兩行蟬聲
就沉默了下去
騎着單車 他總是看到
賣花老婦的灰色雨衣
躲在五顏六色的街角
閉目養神 影子
在十字路口的巨大黑暗中
悄悄成長 屋簷下
喝着水 聊自己一生
是前生 還是今世
他在深夜總是不斷步行
不說話 不寫詩
緩慢的走過自己的身體
白天尚未消化的塵埃
認出了中國的肺
一口吐出 痰
帶着偏見的鄉音
恰好落在寧海路的邊緣
沿街梧桐。 吸引了他
住下。 為了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