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八旗文化

通往自由之路:美國共和黨的理想、墮落,及其如何被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綁架?

通往自由之路:美國共和黨的理想、墮落,及其如何被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綁架?

定價 $580.00 TWD
定價 $580.00 TWD 售價 $580.00 TWD
特價 售罄

▍顏漢霖:

目前的世界很適合閱讀海瑟‧理察遜的《通往自由之路:美國共和黨的理想、墮落,及其如何被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綁架?》。當「自由」在今日的美國不斷被用來當作政治鬥爭的口號的時候,也許我們是時候重審「自由」,問自己捍衛的到底是誰的自由。

作者在書中就探討了共和黨創黨時捍衛全民自由,到逐步淪為財團和極端右翼代言人的漫長過程。

本書標題的「理想」和「墮落」就明確顯示作者自身的意識形態。而就在川普第二任任期以來,他對富豪減稅卻對窮人加稅、各種擴大行政權並侵犯美國三權獨立機制、高關稅、反DEI政策,以及外交上對盟友的無理強硬,都體現了作者在書中描述的:一個原本抱持人人平等「理想」而解放黑奴的政黨,是如何一步步「墮落」成鞏固少數特權的政黨。

閱讀《通往自由之路》才能夠理解,川普在美國的出現以及美國當下的分裂,從來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問題,而是美國從開國以來根深蒂固的矛盾導致的結果。

《通往自由之路》在導論就提到,美國在獨立建國以來,就在「機會平等」和「保護財產」這兩大基本信念之間保持緊張關係。獨立宣言裡雖然提倡每個美國公民都可以獲得平等的經濟機會,但獨立宣言的「人人平等」一直都只是原則,並沒有寫入憲法之中。美國開國先賢彼時相信美國的資源足夠豐富,能夠確保機會平等,因此他們更為擔心社會的安定,因此在憲法裡寫入了另一個原則:「財產權必須受到保護」。

而這兩者的矛盾一開始也不明顯,直到某些人的財富開始積累成為富人後,他們利用自己的財富來取得政治權力,並讓立法人員配合自己,設立對自己有利的法律,來獲取更多的財富。南方的奴隸制便是最佳的體現,一小撮地主通過壓榨奴隸獲得財富,並跟政黨聯合,讓他們起草對地主和富人有利的政策。

在當下的美國,同樣的事情還在發生,還創造了一個看似很高大上的理論來包裝這些有利富豪的政策:「涓滴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s)。

到了林肯時期,矛盾終於大到再也無法被忽視了。根據書中所提到的內容,1854年,南方的奴隸主僅佔全國人口的1%左右,但卻掌握了白宮、聯邦參議院和最高法院。

共和黨的成立,就是在美國人民憤慨於政黨和富豪聯手,導致普通人民失去階級流動機會的時候。彼時的美國白人無法接受自己永遠只能成為低下階層的情況,他們主張獨立宣言裡的人人平等理念,堅持政府必須保證人人皆能平等取得經濟機會。

這並非代表林肯和共和黨反對私有財產,恰好相反,他們支持保護私有財產,他們反對的是對財富的聚斂、富人對經濟的高度壟斷,他們認為,如果少數人主宰了國家的資源,那多數的普通人就失去努力向上改變自己生活的機會。

而為了保護每個普通人的平等機會,林肯認為政府應該更為積極有為地對國家進行介入,而不是僅僅不去妨礙人民而已。

沒錯,創黨時期的共和黨,是一個左派政黨。而和它對立的民主黨,在當時反而是維護地主和富豪權力的右派政黨。目前看回來實在唏噓。

共和黨最終成功將林肯送入白宮,但這也導致美國分裂,內戰就此開打。諷刺的是,就是因為內戰讓共和黨可以實踐自己「積極有為」經濟的信念,讓共和黨領導的美國迅速累積財富,成功改革全國的經濟政策,建立新的、龐大的全國軍隊,並且解放全國的黑奴。

共和黨這些積極有為的經濟政策,卻讓美國出現新的一批富豪,而且他們更為親近共和黨。加上黑人的種族問題、民主黨的攻擊污衊、共和黨的內亂,很快的,共和黨就為了獲取支持,拋棄「人人平等」的理念,實施傾向「保護財產」的政策。

作者在書中這麼寫著:
「當初林肯懷抱的協助每個人力爭上游的政策,僅僅十二年之後就被他自己的黨拋棄。」

雖然老羅斯福總統和艾森豪總統在位時都有嘗試將共和黨拉回林肯創黨時期的理念,可惜他們的努力都引來共和黨黨內更為強大的反撲。隨著時代推進,尤其19世紀末工業資本主義興起,也讓共和黨和財閥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密,共和黨逐漸演變成為特權階級的代言人。在20世紀期間,自號「保守主義」者在美國的興起,更是和共和黨匯流,讓共和黨開始用激進的策略來修正他們眼中的「左派」、「社會主義」政策。

但諷刺的地方在於,所謂「保守主義」原本應該是只要體制和政策沒有太大問題,就不輕易予以大幅度的修正。但美國的「保守主義」卻是用著右翼的意識形態來實施激進的改革,好比小布希總統期間,為了對應911事件,他將涉及海關、移民、交通運輸、聯邦緊急管理署等22個機關併入國土安全部,將行政權力整合;要求國會大規模撥款,但只有行政部門可以監管這些款項;總統可以不受國會或法律的局限,包括不經法院批准就監聽公民、無限期暫停人身保護令等等;小布希還曾經濫權對犯人刑求。

這其實都符合右翼和共和黨的「左派大政府」定義,弔詭的事情是,他們卻做的比民主黨總統和政府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大政府」。

當下不也是如此?川普和目前的美國政府罔顧美國的政治傳統、對政府部門進行激進的改革、用行政命令迴避國會的監督、拒絕遵守法庭的命令,在前川普時代這些都會被共和黨指控為「大政府」、「獨裁」的行為,在川普時代,共和黨竟然毫無愧色為川普辯護。

更為諷刺的是,1896年後,原本跟地主富豪勾結的民主黨,反而繼承了林肯的主張,逐漸轉變成主張人人平等的政黨。美國內戰期間,民主黨抹黑共和黨為「左派」、「社會主義」、「大政府」、「黑人守護者」,來到現代卻完全相反,不免令人感慨。

自由本應是人人平等享有的權利,但今天美國「保守主義者」對自由的定義,早已偏離了原意,正如作者在書中指出的一樣。川普一方面宣稱自己是言論自由的守護者,一方面將批評他的媒體稱為騙子和人民公敵,並試圖壓制這些媒體的採訪權和針對他的不利言論。

同時間,作者也敏銳指出,控制歷史敘事正是美國現代「保守主義」最有力的戰略之一。從川普的反DEI政策試圖抹除美國歷史上的種族不平等以及社會運動的複雜事實,包括他在第二任任期要求抹除黑人以及性少數者對美國的付出和貢獻的紀錄。

操控歷史的人,才能夠決定一個社會是否還記得什麼是自由。而就如米蘭·昆德拉所言,我們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而記憶就是勝利。這也是為何需要閱讀本書的原因,《通往自由之路》不僅是共和黨墮落的歷史紀錄,也是對我們所有相信自由者的一次叩問:在這個被扭曲與操弄的時代,我們是否還記得「自由」真正的意義?

面對川普主義對全球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價值的摧毀,我想,作者正是要提醒我們,維護自由從來都不容易,也因此理解歷史、堅持普世價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內容簡介:

解放黑奴、人人均富,原為共和黨創黨初衷。
為何如今淪為財閥企業、反智、白人至上主義的代言人!?
從林肯、羅斯福,到雷根與布希,
探索共和黨意識形態180度大翻轉的原因,從中透視美國的光明與黑暗。

在過去166年的歷史裡,共和黨的精神與主張經歷了180度的大翻轉。小政府、減稅、刪減社會福利、鬆綁企業監管等等,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共和黨的主張,正是1854年共和黨創黨時致力於掃除推翻的。

南北戰爭前夕,建國不滿百年的美國已經積弊叢生。南方的棉花田主雖然僅占全國人口的1%,卻憑藉畜養近四百萬之眾的黑奴,累積了90%以上的財富,且牢牢控制白宮與國會。他們堅持美國《憲法》對財產權的保障,反對國會採取《憲法》明言授權之外的措施,以此阻撓改革。1854年,不滿邪惡的「奴隸力量」與財閥壟斷的北方人團結起來,創立「共和黨」。1861年,步入政壇多年的林肯在大選中獲勝,帶領剛成立不久的共和黨入主白宮,南方邦聯退出聯邦,內戰旋即爆發。林肯等共和黨人一面為了實踐理念,一面為了應付戰爭,展開了永遠改變美國的重大改革。

林肯發動的共和黨改革基於兩個精神:第一,高舉《獨立宣言》承諾的「人人平等」,美國不該容許奴隸的存在,也不該容許一個剝奪弱勢的經濟體制。第二,為了實踐平等,聯邦政府應該承擔起更積極的角色,大膽介入疏濬河川、清理港口、開闢公路等公共建設。具體而言,共和黨推動了以下的改革:

★開徵所得稅:由全民出資承擔政府財務,從此政府不需再低頭向華爾街金融家借錢。
★發行貨幣:以政府信用為後盾,支付所有公私部門的債務,以籌措戰爭經費,並避免銀行倒閉。
★公地放領:開放願意耕種的移民認領西部土地,獎勵民眾追求經濟自主。
★撥地興學:政府出資在各州成立農業學院,不只給農民土地,還要授予技術。
★成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興建東西橫貫鐵路,讓想去西部拓荒的移民能有一條安全的路。

顯然,最初的共和黨的政治理想是不分階級與種族的全民政府,而且是積極有為的大政府。其崇高的理念不但從此改變美國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更奠定了共和黨執政的霸業:從1861年林肯即位,一直到1933年小羅斯福當選,16任總統當中有13任屬共和黨籍。

然而,種族歧視的偏見仍然根深蒂固。1877年共和黨與民主黨達成骯髒的妥協,為了讓海斯贏得總統寶座而犧牲南方黑人的權益,成為美國民主史上最黑暗的汙點。劇烈的權力鬥爭、既得利益的誘惑、盲目的反社會主義、反政府干預意識形態的羈絆,也讓共和黨的理念不斷受到黨內黨外的挑戰。隨著新興工業鉅子累積富可敵國的財富,共和黨再度淪為財閥代言人,背棄底層勞工大眾。儘管如此,忠貞的共和黨人仍前仆後繼地效法林肯精神。1901年當選總統的羅斯福猛烈整頓大企業的壟斷。1953年入主白宮的艾森豪痛心疾首批判軍事工業複合體對美國中產階級的戕害,力圖重振林肯全民政府、積極有為的共和理想。

不幸,1950年代之後,一種結合反共、反社會主義與種族主義的保守主義綁架了共和黨,使之成為一個昧於現實、不容妥協的意識形態。美國優先、白人至上、極端的個人主義成為共和黨的註冊商標。共和黨的路越走越窄,兩黨惡鬥越烈,美國的未來也越來越晦暗。

在《通往自由之路》中,美國歷史學者海瑟.理察遜以夾敘夾議的筆法對主導美國政壇百年的大黨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內容廣泛,立論扎實。對於左右共和黨發展的各項政治與文化因素,本書也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包括:種族、階級、民族主義、企業力量、政黨競爭、基督教價值、西部個人主義的神話,以及反共意識形態。透過這本共和黨黨史,讀者將不只能更深刻地理解美國歷史的發展與各種政治衝突,更能透過美國經驗去反思更深層的價值問題:究竟自由與平等孰輕孰重?政府在財產權保障與社會階級流動上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政黨又該如何在利益與理想的鋼索上永續前進?

▍作者簡介:

海瑟‧理察遜(Heather Cox Richardson)

波士頓大學(Boston College)歷史系教授,專長是美國南北戰爭史、重建時代史、美國西部與平原印第安人。先前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

理察遜創辦並主編「我們就是歷史」網站(Werehistory.org),以短篇文章向一般大眾介紹專業的歷史研究。在2017至2018年間,她在美國國家廣播電台的網路頻道(podcast)上共同主持「恐懼與奮鬥」(Freak Out and Carry On)。最近,她發起的計畫「一個美國人的信」(Letters from An American),以每天晚上一封信的方式,從宏觀的美國史角度來分析2019年川普的烏克蘭醜聞。

著有《最偉大的國家:南北戰爭期間共和黨的經濟政策》(The Greatest Nation of the Earth)、《重建時代之死:美國內戰後的種族、勞工與政治》(The Death of Reconstruction)、《阿波馬托克斯之西:美國內戰後的重建》(West from Appomattox)、《重傷:政黨政治與美國邁向屠殺之路》(Wounded Knee)。即將出版的有《南方如何贏得內戰:寡頭、民主,與持續的內戰》(How the South Won the Civil War)

▍目錄:

推薦序  王宏恩
導論    共和黨的三起三落
◎立國精神的深層矛盾
◎財富集中與南北差距
◎共和黨向財閥靠攏
◎共和黨與經濟崩盤

第一章    西部是應許之地
◎林肯的夢想
◎「奴隸力量」與共和黨的誕生
◎國會濺血與總統大選
◎南北雙方的價值對立
◎莫瑞爾關稅法案
◎入主白宮

第二章    建立人民的政府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所得稅與新貨幣
◎積極有為的政府:公地放領、農業部與大學
◎解放黑奴與反徵兵暴動
◎蓋茨堡演說
◎戰爭創造了新財閥與新裂痕
……略

第三章    共和黨或激進黨
◎南方的復辟
◎強生的陰謀
◎第十四號修正案與軍事重建法案
◎財富重分配的指控
◎魏德的駭人之語
……略

第四章    內鬥與放棄平等
◎孫木楠的爆怒
◎德瑞克在密蘇里的一黨專政
◎西部牛仔對抗東岸政府
◎葛里利背棄了創黨精神
◎紐約派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
……略

第五章    共和黨與大企業
◎一八七三年的大恐慌
◎骯髒的交易與海斯勝選
◎共和黨內鬨與第二位總統被刺
◎克里夫蘭讓民主黨重掌白宮
◎哈理遜的商人政府
……略

第六章    轉向自由派
◎兩位年輕的改革派
◎莽騎兵在古巴得勝
◎高舉帝國大旗的貝維里吉
◎新興國家之夢與強勢政府
◎羅斯福向大企業宣戰
……略

第七章    美國人的信仰就是做生意
◎威爾遜國聯的失敗
◎罷工與紅色恐怖
◎二流總統哈定
◎他只是個笨蛋
……略

第八章    共和黨與小羅斯福新政
◎種族與移民問題的惡化
◎黑色星期二股市崩盤
◎一千三百萬人失業
◎共和黨信用破產
◎小羅斯福登場
◎新政促使共和黨分裂
……略

第九章    艾森豪與新願景
◎偉大將軍的成長背景
◎深刻的人道關懷
◎塔虎脫與麥卡錫合謀
◎半路殺出了個艾森豪
◎我喜歡艾克
◎艾森豪的中庸之道
……略

第十章    保守主義運動興起
◎塔虎脫對國際外交的攻擊
◎麥卡錫的瘋狂典範
◎巴克萊的反啟蒙保守主義
◎支持黑人就是支持共產主義
◎威爾許創立約翰柏奇社
◎高華德編造的西部神話
◎雷根在加州崛起
……略

第十一章 保守主義運動劫持共和黨
◎詹森「大社會」掀起的反彈
◎尼克森試圖兩面討好
◎肯特州大槍擊事件
◎水門案與尼克森下台
◎越戰、通膨與石油危機
◎供給面經濟學與福音教派
……略

第十二章 西部作為一種理念
◎大打種族牌的八八年選戰
◎老布希與保守主義的疏遠
◎金瑞契的割喉戰
◎聯邦政府關門
◎福斯新聞台與其扭曲的世界觀
◎陸文斯基案無損柯林頓人氣
……略

結論      歐巴馬之後
謝詞
註釋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