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
鄉土、飲食與記憶:跨南洋田野筆記
鄉土、飲食與記憶:跨南洋田野筆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創辦人韋地:
今年三三來不及參展KLCC書展,因為我去年12月年底才接手三三營運和財務,2月團隊才歸隊,扣掉農曆新年和台北國際書展,其實也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做事,可以做出五本新書已經很不錯。
三三的書債很多,(因為季風帶的書債也是三三的書債),第一本想要趕快完成和推出的,就是安煥然教授的《鄉土、飲食與記憶:跨南洋田野筆記》,書名是我改的,本來是「南洋田野筆記」,安教授再加上一個「跨」字。
早在2019年就曾透過三三出版過安教授的兩冊《邊緣評論》,當時的迴響很不錯,特別是關於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和文化評論的部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今日重讀也不會覺得過時。那時還特別開車到新山和安教授做新書分享會和對談。
後來疫情就爆發了,出版重心就逐漸移動到台灣季風帶去。這次重回馬來西亞市場,正好以安煥然教授的書再出發。
《跨南洋田野筆記》相比起厚實的《邊緣評論》,比較輕鬆隨性,接近雜文和隨筆,有些篇章也有點抒情散文的意味,如說他的穆斯林學生在華文社群面對身份認同糾結的那篇。
安煥然教授接受台灣的高等教育,但受惠於台南成功大學那時本土意識思潮的興起,決定回到馬來西亞深耕。
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有個重要的命題,就是從馬來西亞華人角度去思考什麼是「鄉土」,自身的認同為何,我們的日常文化和教育工作才有意義。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我們要學習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但我們要有多元的史觀,而不是盲目地跟隨霸權和所謂「中心」。
這也對應到我和馮垂華在台灣的對談,在談到「跨域」交流之前,無論是跨族群還是跨其他華文場域,馬來西亞華社自身的主體性要先建立,那跨域交流才有意義,安煥然教授也發表過相似的看法。
《跨南洋田野筆記》的第三章比較輕鬆,馬來西亞華人文化適合以飲食入題,而安教授對此也有濃厚的興趣,(從他臉書貼文無論寫什麼都要貼一張食物的照片可見),從歷史專業的角度,寫飲食都有考據。如書中提到肉骨茶的「茶」從何而來,絕對不是邊吃肉邊喝茶,而是因為在閩粵方言中茶有「藥」之意。
要做事,在其他場域包括台灣或新加坡其實都容易很多,會想要在馬來西亞做些什麼,必定是對「本土」有些想法。但本土不應該是狹隘和膚淺的xx人就要撐xx,而是心胸開闊和虛心地去深耕和建立什麼,無論是教育學術還是出版,經過長年的累積,能提高場域的素質和有更好的客觀環境。
今年是三三出版社的十週年,《跨南洋田野筆記》的出版,也具有特別的意義。
▍內容簡介:
鄉土筆記 × 飲食尋味
跟著歷史學者行走田野、尋味民間,以細膩筆觸捕捉在地風土與人文景觀,探知那些難以言喻的「在地情境」。
「這本書沒有艱深的理論,而是更多對邊緣與中心的觀察與思考。」
安煥然的學生——李文輝、鍾斯麟、蔡秀儂、胡秀燕、覃勓溫 專文推薦!
田野行腳 × 飲食尋味 × 人文思考
作者的留台經驗,影響了其學術方向與研究重心。返馬後,任教於本地大專學府,帶領學生深入田野,參與多項研究計畫,包括柔佛潮州人、客家人與海南人史料搜集,撰寫了大量的田野筆記,成了本書的核心內容。
本書聚焦馬來西亞歷史、跨南洋鄉土與飲食文化,雖為專欄文章的集結,卻透過相同主題敘事的串聯,使內容更具脈絡與整體性。書中融入作者對邊緣與中心的觀察和思考,批判權力位階的傲慢與無視。作者亦提出田野行腳的核心態度:要能走、要能睡、要能吃,才能探知更多的在地情境。作者不但借鑑人類學家克利福德·吉爾茲(Clifford Geertz)的「內在視角」與「深描」,更認為田野調查不只是學術研究,還是人格的修行與培養。
跟著作者的視野,一起走田調,重新發現那些邊緣的事蹟與聲音。「煥然師不是褊狹地談田野調查、族群研究、鄉土教育及在地飲食等諸事,其思考與格局是相當宏闊的;而某些文字的意有所指,指向的還是某種世態與風氣。」——李文輝
「安老師這本田野筆記,頗似當年許雲樵及魯白野等秉持『知識下放』的精神傳統而撰寫的史話文體。」—— 覃勓溫
▍作者簡介:
安煥然(Onn Huann Jan)
新紀元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原南方大學學院副校長。 曾獲(台灣)僑務委員會遴選為首屆「全球傑出僑生校友」(學術成就類,2021)、第一屆南方大學學院卓越教學獎(2013)。曾為《星洲日報》〈言路〉版「邊緣評論」專欄作者。 著作包括 Sejarah Pertukaran Budaya Antara Malaysia dengan China(2024,馬來文譯本)、The History of Ancient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Malaysia and China(2024,英文譯本)、《海南與南洋:海南人的歷史與文化》(2024)、《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邊緣評論:文化漫步》(2019)、《邊緣評論:吾土吾民》(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目錄:
3 序:安老師的心路歷程與治學探索/李文輝
7 序:邊緣,才有客觀的視角/鍾斯麟(Jamsreneen bin Jamaran)
10 序:堅守誠實,追求理想,在專業裡磨練 /蔡秀儂
13 序:走在前端,為莘莘學子導航/胡秀燕
16 序:抱持溫情與敬意,展開田野筆記/覃勓溫
23 第一章 眾裡尋他千百度
77 第二章 認識是愛的開始
109 第三章 不變的你,熟悉的味
165 結語 深描筆記、知味邊緣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