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聯經出版公司

風之帝國:全球貿易的關鍵地帶,海洋亞洲的盛世繁華

風之帝國:全球貿易的關鍵地帶,海洋亞洲的盛世繁華

定價 $480.00 TWD
定價 $480.00 TWD 售價 $480.00 TWD
特價 售罄
ISBN/EAN: 9789570856934

▍創辦人韋地:

讀了《風之帝國》,台灣聯經出版。這本書的英文版曾獲2019年馬來西亞檳城圖書大獎。
作者Phillips Bowring是記者兼作家,曾任《遠東經濟評論》總編輯。

這本書基本上就是Nusantara的大歷史,從考古人類學講到近代。Nusantara是廣義的馬來世界的意思,核心在今日的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理論上也包括越南和泰國南部,台灣,和馬達加斯加。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建立馬來世界為中心的史觀,因為「東南亞」其實是近代才被發明的概念,而且被民族國家的邊界切得四分五裂,但這些民族國家其實是西方殖民史的產物,而今人這種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一邊一國的概念其實缺乏歷史縱深的,忽略了各島嶼本共享相同文化和互相影響的事實。

而這種通史的缺點就是往往寫得泛泛,西方作者加上感覺預設也是寫給西方讀者看的,如果對這場域一無所知,讀起來或許會覺得新鮮有趣,但對馬來西亞讀者來說,若中學歷史課有認真上和做相關的閱讀,那可能會覺得這本書只是複習和一些細節的補充,缺乏獨特的洞見。而且對於近代寫得非常少。

作者對於中國歷史相關的部分也讓人覺得不是很有把握,翻譯部分「中國人」和「華人」的混用,也讓人感到困惑。作者說馬六甲王朝的崛起是因為明帝國的背書和天朝威望的結果,這段馬來右翼看到應該會大爆炸。或許是作者的背景所致,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當代中國的情緒,但若缺乏漢學的背景,這會導致對歷史的判斷出現偏差。

作者對於一些歷史細節的選擇讓人覺得很有趣,如花了相當的篇幅強調南島民族在受到基督和伊斯蘭文明的影響之前,對性其實是相當開放的,有些社群是母系社會,或男性並不介意與他人包括外人分享自己的妻子。女性會和旅人建立短暫的婚姻關係,在一起生一個小孩後就移動到下一段關係裡。男性也會在自己的陰莖上植入金屬珠狀物,以讓女性得到性的快感。

因此我在本書讀到的重點是,根據作者的說法,南島民族曾經不但是人類歷史上識字率最高的族群,可能也是女性最常達到性高潮的場域。

▍內容簡介: 

★ 2019馬來西亞檳城圖書大獎得主

一部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從海洋視角重寫亞洲群島的過往
獻給所有屬於海洋的子民,共同尋回我們所遺忘的歷史圖景

努山塔里亞(Nusantaria)──是世界上最遼闊、最重要的群島和海上貿易中心,
這個地區形塑了全球貿易,無與倫比的造船工藝與航海技術跨越海洋,
將四散的文化、思想與知識銜接起來,對於人類主宰地球資源居功厥偉,
卻因史料缺乏等因素,成為最不為人所理解、遭人遺忘的地區之一。

從冰河時代到今日,
完整呈現世界十字路口上人民和土地的故事,
恢復海洋亞洲在世界史上應有的榮光與地位。

努山塔里亞(Nusantaria)──亦即一般所謂的「海洋東南亞」(Maritime Southeast Asia)──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島群,也是數世紀以來的文化與貿易輻輳。這個地區形塑了全球貿易,無與倫比的造船工藝與航海技術跨越海洋,將四散的文化、思想與知識銜接起來,對於人類歷史的發展厥功甚偉,卻因史料缺乏等因素,成為最不為人所理解、遭人遺忘的地區之一……

在《風之帝國》中,菲利浦.鮑靈為世界上最遼闊、最重要的島嶼及鄰近濱海地區,建構出一部完整的歷史。他所講述的故事,主角正是生活在這個關鍵海洋與文化十字路口的人與土地,從上一次冰河期的催生,一路談到今日,帶我們穿梭這地方的興衰起落,見證海洋亞洲的盛世繁華。

各方推薦

專文導讀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鄭維中(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掛名推薦
江懷哲(劍橋大學碩士、國際事務專家)
宋鎮照(成大政治系特聘教授、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李美賢(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特聘教授)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高嘉謙(臺大中文系副教授)
張正(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
張蘊之(東南亞文化資產課程講師)
黃宗鼎(天下雜誌獨立評論「東南亞風輕史館」專欄作者)

好評推薦

鮑靈蒐集的文獻包羅萬象,除了考古學與語言學,更有印尼、馬來西亞、台灣與菲律賓研究。即便證據四散瑣碎,他仍然為海洋亞洲──「努山塔里亞」──寫出一部完整的歷史。本書不僅重要,筆鋒更帶有熱情──是我今年讀過最優秀的三、四部著作之一。──方德萬(Hans van de Ven),劍橋大學中國近代史教授、《戰火中國》作者

本書宏觀探討我們這片海洋地區的歷史主題。國家與宗教或許會改變,在這個過去一千兩百年間皆以馬來語為共通語的地區,共同的文化起源卻延續了下來。觀點新穎,分量平易近人,卻有足夠的篇幅以文獻支持其論點。──安華.易卜拉辛(Anwar Ibrahim),前馬來西亞副首相、財政部部長、文化部部長

本書是一部獨具慧眼的「深歷史」。鮑靈以布勞岱爾的手法,為海洋東南亞地區,亦即傳統上的「努山塔里亞」而喉舌。他從信史之始一路寫到今日全球化的交流,追尋該地區成員的商業成就。對於世界上這個最不為人所理解的地區來說,這部深歷史提供了全面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說明,簡明扼要。──約翰.凱伊(John Keay),《印度史》(India: A History)作者

鮑靈透過非凡的文字功底操帆弄舵,帶著我們靈活穿過這個島群的地質大爆發與神祕洪水,前往各個口岸國家的起落與區域王朝的浮現,直至近代的擾動、衰頹與瓦解。同時,他也在北京據亞洲史為己用的這一刻,精準駁倒其主張。──《南華早報》

鮑靈寫了這部豐富漫筆,卻又扎實探討了變化與革新。想說服制定政策的人以史為鑑並不容易,但在想像可能的未來時,我們畢竟只能求諸於歷史。──《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製作精細,地圖極富知識含量,插圖絕美,又有非常實用的術語表,既是閱讀饗宴,也是以世界上最重要地區之一為主題的無價歷史著作。──《貝雅德海事雜誌》(Baird Maritime)

細節豐富,兼有生動的趣聞逸事。鮑靈提到,如今的努山塔里亞受到氣候變遷所苦的程度,不亞於冰河時期之後……書中那些鉅細靡遺的努山塔里亞地圖,未來會不會再次重繪?──《特派員報》(The Correspondent)

本書讓讀者得以深入了解在澳大利亞北方門戶開枝散葉的活力海洋民族,以及鮮明生動的事件,更能領會你我所生活的區域,有過多麼複雜的人類遷徙、政治與經濟發展。──傑佛瑞.梅爾封(Jeffrey Mellefont),《新曼陀羅網》(New Mandala)

這個地區形塑了全球貿易,無與倫比的造船工藝與航海技術跨越海洋,將四散的各個文化及其思想與知識銜接起來,對於人類主宰這顆行星的資源居功厥偉,卻遭人遺忘。鮑靈承擔使命,要恢復這個地區在世界史上應有的地位。──《郵簡雜誌》(Post Magazine)

▍作者:

菲利浦.鮑靈  Philip Bowring

記者兼作家,自1973年起便活躍於亞洲。曾任《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總編輯,也是《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與《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特派員,《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專欄作家,並為《衛報》(Guardian)與《南華早報》供稿。畢業於劍橋大學歷史系,研究亞洲海洋歷史與經濟。

▍目錄:

編輯前言  South——南方視點的跨國人文書房  高嘉謙
推薦序一  季風吹拂下的海洋東南亞  陳國棟
推薦序二  尋回東南亞的歷史圖景  鄭維中
序言
台灣版序
導論

第一章  水下家世
描述巽他古陸的洪水──海水在距今七千年前急遽上升──如何創造出努山塔里亞海洋世界,以及努山塔里亞人的起源。

第二章  努山塔里亞的特色與早期居民
天氣與風向模式形塑了努山塔里亞的地貌與生活方式,居民必須在海上移動,以物易物,交換各種物產。

第三章  往返巴比倫
找尋努山塔里亞與西方之間海路交流,將香料送往巴比倫,並經由印度與非洲之角連結埃及和羅馬的最早證據。

第四章  早期帝國的幢幢鬼影
隨著東西貿易發展,運用泰國灣與安達曼海之間的陸路,以扶南為首的數個貿易國家也隨之出現。

第五章  文化來自印度,商品來自中國
貿易活動引進了新思想:印度教、佛教先後傳入,梵語與印度的王權觀嫁接於既有的文化與南島語言上。

第六章  室利佛逝:消失的巨幅曼荼羅
馬六甲海峽因船隻與導航的發展而日益繁忙,當地出現了第一個大型貿易帝國與佛教學術重鎮,吸引中國僧侶來到蘇門答臘。

第七章  爪哇成為要角
興建了婆羅浮屠等大型建築的爪哇王國與室利佛逝結合,憑藉陸地與海洋之富,建立更強大的政治實體。

第八章  貿易之虎泰米爾
印度在朱羅王朝的率領下,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努山塔里亞發動軍事干預,挑戰室利佛逝的霸權,泰米爾人由此涉足於對中國的貿易。

第九章  占婆:東海霸主
這個印度教南島語王國,占據了如今越南海岸地帶長達千年,在中國、馬六甲海峽與婆羅洲之間的貿易扮演關鍵角色。

第十章  馬拉加斯基因與非洲迴音
航海技術與貿易手法帶著努山塔里亞人前往馬達加斯加拓殖,在非洲留下蹤跡,並成為跨印度洋三方貿易的一員。

第十一章  中國昂首
中國作為商品產地與市場,向來是海上貿易的推手,但中國人卻並未涉足其中。情況在宋代開始改變。忽必烈汗試圖出兵爪哇與越南,但遭受挫敗。

第十二章  滿者伯夷的美好生活
權力中心轉移到東爪哇,陸地的發展加上控制了香料群島的貿易,令文化與區域貿易開花結果。

第十三章  顫抖臣服:鄭和下西洋
中國決定讓鄰國留下深刻印象,派遣大艦隊前往南中國海與印度洋各地,為歸順的人提供貿易機會。但行動的成本太高,難以維持。

第十四章  鐵釘、暗榫、難造之船
鄭和寶船大小的爭議說法,遮蓋了中國與努山塔里亞船隻之間的差異,也讓人忽略葡萄牙人遭遇的爪哇船隻體積之大。

第十五章  馬來國家馬六甲的長久遺緒
在東印度穆斯林與中國人的支持之下,馬六甲成為海峽的重要口岸與馬來文化與法律的中心,並將之傳播到整個地區。

第十六章  北方的局外人
當時的菲律賓群島在文化上屬於努山塔里亞的一部分,但對外貿易有限。儘管台灣與中國和沖繩貿易輻輳距離更近,但這座島嶼反而更為孤立。

第十七章  伊斯蘭大東躍
一五一一年,馬六甲落入葡萄牙人手中,造成當地穆斯林人口移出。他們與印度、波斯、中國與其他地方的穆斯林商人聯手創造各個蘇丹國,征服或同化印度教國家。

第十八章  努山塔里亞:溫水中的青蛙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與英格蘭商人接連來到,對整個地區與各個統治者造成程度不一的衝擊。但從各個角度來看,他們都在削弱努山塔里亞人在貿易中的角色。

第十九章  描籠涯與貝貝因字母
早期西班牙人提供深入的觀察,一窺努山塔里亞階級文化、造船、黃金工藝與詩作。

第二十章  望加錫、武吉士人與海洋自由
有些國家因為歐洲的貿易刺激而短暫得益,寬容、有法治的望加錫便是其中之一。另一個獲利甚豐則是望加錫的武吉士人鄰居,他們以水手、移民與統治者的身分,在整個地區做生意。

第二十一章  國王當政,教士統治
西班牙是唯一一開始便公然採取帝國政策的歐洲國家。事實證明,比起治理,他們更善於傳教。西班牙人眼望墨西哥,讓努山塔里亞島群的北部進一步與本地的主流脫離。

第二十二章  蘇祿因素──貿易、劫掠、奴役
直到十九世紀末為止,蘇祿在當地航海與貿易的成就皆無人能及。他們侵擾西班牙人,與不列顛人、荷蘭人打交道,任何生意都做,任何人都合作。

第二十三章  努山塔里亞認同危機
西方對貿易的渴望,在十九世紀時化為對控制的渴望。原因眾多,過程無序,但最後外國人幾乎統治了每一個地方。

第二十四章  勞力、資本與「公司」:華人的力量
華人的影響力成長緩慢,直到十八與十九世紀才突飛猛進,移民聚落在外國商業與統治的刺激下大幅擴張,卻在帶來財富的同時削弱了當地的網絡。

第二十五章  日正當中
西方帝國主義在過去一百年間造成的衝擊,遠遠勝過此前的四百年。新國界、新體制與新產業出現。有成長有動盪,財富日積月累,憤怒水漲船高。

第二十六章  無人之地不再
長久以來人口稀少但生活相對健康的努山塔里亞地區,突然出現比中國更快的人口成長。原因眾多,而影響仍在未定之天。

第二十七章  自由、恐懼與未來
分歧的意識形態路線隨著民族主義而來,但各個獨立國家設法達成妥協,只是它們仍必須仰賴外來的技術。共享的認同感開始重新浮現。

注釋
參考書目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