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有人出版社

民國的慢船

民國的慢船

定價 $360.00 TWD
定價 $360.00 TWD 售價 $360.00 TWD
特價 售罄
ISBN/EAN: 9789670744551

▍創辦人韋地:

小說家黃錦樹在早期《烏暗暝》等成名作之後,2013年以《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強勢回歸,這本以馬共為題材的短篇小說集,在新馬文壇引起巨大回響,因題材敏感,馬來西亞某連鎖書店甚至在內政部的暗示下不進這本書,形成「沒有查禁的查禁」。《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後,黃錦樹的小說產能大爆發,接連出版了《猶見扶餘》(我個人覺得他的所有小說集中最好的一本),《魚》,《雨》,獲得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文學圖書獎,北京大學王默人-周安儀世界華文文學獎,入圍聯合報文學大獎兩次,其小說創作和成就進一步地得到各文學場域的肯定。

在《雨》三年之後,黃錦樹再次推出全新創作短篇小說集《民國的慢船》,由馬來西亞有人出版社出版,自出道以來,黃錦樹所有的小說集和論文集都是在台灣出版,這是第一次黃錦樹在馬來西亞出版自己小說新作,(有人出版社曾出版過黃錦樹的《火與危險事物》和《註釋南方》,但前者是小說舊作精選,後者是雜文集)。書的封面由馬華知名作家∕畫家龔萬輝設計,龔萬輝表示作者希望用「枯葉蝶」作為封面設計的意象,或許小說就是一種擬態。

書名《民國的慢船》已經點出這本小說集的主題,誰坐慢船到民國?自然是馬(來西亞)華(人),而這個民國不是大陸49年前的民國,而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為什麼是慢船到民國而不是慢船到台灣,也反映了那一世代留台馬華生的認同,在那個「兩個中國」的年代,留台馬華生都覺得自己是在留學「中國」,那個時代馬來西亞華校學生的升學出路十分有限,「中(華民)國」給僑生的很多高教的機會和優惠,改變了很多馬華人的人生和處境。

這本小說集描寫了留台馬華人的眾生相,如〈慢船到民國〉中的六個個案,留台馬華人,有些學成後返馬,也有很多就這樣留了下來,在台灣島上過了一輩子,(黃錦樹曾在2014年和張錦忠及李宗舜主編《我們留台那些年》,同樣由有人出版社出版)。無論是留台或者返馬,留台馬華都是處於台灣或馬來西亞社會的邊緣,有些人甚至掩蓋自己馬華或留台的身分。

黃錦樹這本小說集中,實在找不到幾個形象正面的人物,(有趣的是大多是文科出身),被困在歷史的創傷當中的同時,還是得在現實中掙扎求存,如〈論寫作(林君的來信)〉中的林君,是個一輩子欺名盜世的馬華文壇巨擘,抄別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作品,只能在台灣檳榔西施小茹的年輕女體身上得到救贖。

「離散」這個題材的處理最終還是和「記憶」息息相關的,當自己移動到另一個國度,自己的下一代對自己的原鄉毫無所知,也不感興趣,而隨著時間過去,家鄉的人也覺得自己早已遠走他方,和這個社會無關,家鄉也隨著歲月改變甚大,面目全非,只有自己對家鄉的記憶和情感一直停留在原點,未曾改變。因此,關於「離散」的寫作,都是對遺忘的抵抗。留學(中華)民國的馬華人,更是這種「離散」狀態的極致,因為他們一方面背負著(從未存在過的)「南洋人民共和國」∕馬來西亞華社的記憶,而他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處境,也如同馬共在馬來半島,變成一個不合時宜的歷史幽靈。(現在年輕一代的馬華留台生也多是台灣認同,已沒有黃錦樹那一世代留台馬華人的民國情懷了。)

馬共作為題材∕符號在這本小說集中比較少被直接描寫,不像前幾本小說集書寫的是馬共活躍的年代,這本小說集中的馬共被提及時,比較像是在述說馬共的「其後」,如〈雨紛紛〉寫馬共總書記陳平,在老了以後試著潛回到馬來半島返鄉掃墓,歷史現實中的陳平從未回到馬來半島客死異鄉,歷史的改寫和「如果歷史有如果」,一直都是黃錦樹馬共小說中重要的趣味元素。在新馬港,有許多讀者讀黃錦樹小說是因為馬共這個題材,但有趣的是黃錦樹在小說中對馬共多是以嘲諷而非同情的態度,而馬共為何被選為書寫的題材,主要是因為其主要成員為華人而且為華人群眾所支持,和共產主義沒有什麼關係。

因題材的選擇,這本《民國的慢船》的閱讀門檻其實比黃錦樹之前的小說還要高,如果要看得懂小說中作者所布下的所有符號和名詞,至少要非常熟悉馬來西亞華人史和中華民國在台灣史,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學素養,(黃錦樹喜歡在小說創作中展現他的文學觀,幾乎可視其小說創作為其學術論述的實踐),能符合這幾個條件的讀者自然是少之又少。在馬來西亞,只有十分之一的華人學生就讀於華文獨立中學,因此絕大多數馬來西亞華人年輕世代都不清楚自己的歷史,馬共更是馬來西亞官方史觀中敏感的禁忌,而在台灣,以「中國」自居的民國時代,感覺已是非常遙遠的事。

題材選擇上的邊緣,使得黃錦樹小說的可讀性,完全訴求於其小說的技藝和文學性。

在台多年的黃錦樹常被問為什麼不寫台灣,而他一直覺得這個問題很蠢,「我的寫作就是台灣經驗」。但透過《民國的慢船》這本小說集,黃錦樹做出了更有力的回應,在台馬華人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台灣,以台灣為背景的故事。

《民國的慢船》在馬來西亞出版,半島文壇或許視之為小說家之歸來,但對更多不熟悉黃錦樹的馬來西亞讀者來說,其實它更像是台灣文學的南向。

▍內容簡介: 

小說可以言志,也可以喪志。書裡十一篇小說,大抵都是消極憂傷,讀來叫人喪志。但此種喪志,在黃錦樹手裡心底翻出來,更像是玩物喪志。你得沈溺其中,才浮得上來。他自是有厚實的積累與投注,才能召喚膠林深處的馬來亞共產黨、寶島曼波流光裡的檳榔西施,還有那些引人發噱的「詩人作家」們。

於此,「小說」更像是黃錦樹珍惜的玩物,藉此「喪志」,而喪志恰恰是另一種言志,一種更深刻的表達。他以《民國的慢船》一書回應馬來西亞和台灣種種慘狀與怪狀──希冀與無望,情感與頹喪。一為出生成長之地,一為就學定居之地,不知道什麼人,在什麼時候,就因為他剛好在那裡,硬硬塞了個東西給他。他一個人搖著頭在抵抗,但從來沒有把手放下。

黃錦樹:
「台灣的局勢令人生厭,民國的歷史顯然已進入傷停時間,因此書名最初擬做《離開民國的慢船》;但大馬的環境看來也並不友善,因此書名一度又擬為《航向民國的慢船》。然而,民國這艘船畢竟泰半都沈沒在過去了,也許只有翹起的船尾一角還勉強是乾的。去除向量之後,在去來之間,老舊的破船隻剩下它自己,漂浮在赤道無風帶。」

▍作者簡介: 

黃錦樹

196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現為大學教授。著有小說、論文多種。

一九六七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鑾,祖籍福建南安。一九八六年到台灣留學。台大中文系畢業,淡江中文所碩士,清華大學中文博士。一九九六年執教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迄今。

著有小說集《夢與豬與黎明》(九歌,1994)、《烏暗暝》(九歌,1997)、《刻背》(麥田,2001)、《土與火》(麥田,2005)、《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聯經,2013)、《猶見扶餘》(麥田,2014)、《魚》(印刻,2015)、《雨》(寶瓶,2016);論文集《馬華文學與中國性》(元尊,1998)、《謊言與真理的技藝》(麥田,2003)、《文與魂與體》(麥田,2006)、《華文小文學的馬來西亞個案》(麥田,2015)、隨筆《焚燒》(麥田,2017)、《注釋南方》(有人,2015)、《火笑了》(麥田,2016);編有《一水天涯:馬華小說選》(九歌,1997)、《打個比方》(上海文藝,2006);與張錦忠合編《別再提起:馬華當代小說選(1997-2003)》(麥田,2004)與《故事總要開始:馬華當代小說選(2004-2012)》(寶瓶,2012),與張錦忠、莊華興合編《回到馬來亞:華馬小說七十年》(大將,2008),與張錦忠、李宗舜合編《我們留台那些年》(有人,2013)等。

▍目錄:

那年我不回馬來西亞 5
慢船到民國 11
旅台僑生殺人事件 31
雨紛紛 61
他說他見過魯迅 89
論寫作(林君的來信) 111
微風細雨 137
論寫作(搞定遺孀) 159
論寫作(微型恐怖攻擊) 181
論寫作(憂傷馬來亞之歌) 193
蝴蝶飛過 205
跋 230
附錄: 馬來西亞華文文學隨時可能消失,而我剛好身在其中 234
作品出處 250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