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春山出版

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

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

定價 $380.00 TWD
定價 $380.00 TWD 售價 $380.00 TWD
特價 售罄
ISBN/EAN: 9789860633733

▍創辦人韋地:

讀了台灣最近很紅的一本書,《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台灣春山出版,我覺得非常好。

作者陳虹宇,吳聰敏,李怡庭,陳旭昇都是台大經濟專業,並得到現代央行副總裁陳南光作序推介,(所以央行總裁楊金龍相當不爽)。

這不是一本大部頭的學術著作,而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與央行相關的經濟學概念,然後批評台灣過去二十年的央行政策,目標讀者顯然是社會大眾,不用什麼經濟學專業也讀得懂,因此某個程度上,可以將其視為專業人士體制內對內溝通無效後,訴諸公論的結果。

簡單來說,台灣央行過去二十年的貨幣政策就是超低利率和想盡辦法壓力台幣匯率以阻止台幣升值,借此來維持台灣的出口競爭力。這樣做二十年後就產生巨大的後遺症,就是低物價,低勞動所得。而台灣央行主流將此視為自己的「德政」,因為若換算購買力,台灣一般民眾的生活好像還不錯,可以國內旅遊吃吃喝喝有點小確幸,但在國際上,台灣人卻是越來越窮,因為別的國家的物價和勞動所得都在成長,這造成台灣人有能力出國旅遊的人越來越少,但出國工作者越來越多,造成人才外流。但因為平常經濟因素導致移動力不足,所以國際視野匱乏,當要移動追求更多的所得時,只好到語言和文化相近又充滿外宣販賣夢想的地方去,也就是中國。

而雖然民生必需物價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但低利率和取得貨款容易卻造成房價節節高升,勞動階層更難買得起房。低利率低匯率更使企業有三個不健康的情況,一是習慣性的依賴便宜的台幣維持出口優勢,而不做產業升級,二是有多餘的資金都拿去投資房地產,而不是投入自己的專業,因為這樣更好賺,三是產生很多殭屍企業,就是企業大量借款來維持運作,因為利率很低,所以只要還得起利息,就算無法還本金也不會倒閉,無法借由自由巿場讓其自然淘汰,大量的殭屍企業卡在那裡浪費了很多資源。

而透過低利率低匯率,央行累積了很多財富。因為當國家社會產業和外國貿易賺到錢,自然狀態下,台幣會升值,但央行為了不讓台幣升值,就拿錢去買外匯來壓低台幣,這樣累積多年,台灣央行成為全世界第六有錢的央行,而前五名都是人口破億的大國。而這些資產和外匯理論上都是台灣人民的錢,平均每人有二點七萬美元,但全部被鎖在央行裡,所以軍公教年金被砍,健保費一直漲,中下階層勒緊褲帶苦哈哈地過日子,被政客操弄因分配問題互相攻伐,央行卻默默地發大財,繼續累積財富。

但台灣央行因為沒有成立主權基金再做更積極投資,所以其資產報酬率只有3%多不及阿聯酋和新加坡的5%多,(全世界最高是挪威的6%多)。儘管如此,台灣央行每年還是靠台幣和外幣的利息差距,貢獻中央政府9%的歲入,成為最賺錢的「國營企業」,這也使央行和行政部門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共生關係,無法獨立於行政權之外。

經濟問題一向是複雜的,但勞動所得過低,房價過高,資本重分配不均應該幾乎大多數人都有共識這是台灣社會面臨的嚴重困境,這當然不全部是央行的責任,但會造成這個結果和要修正這些問題,無可否認地央行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據本書的批評,雖然台灣進入民主時代多年,但央行仍充斥威權意識,包括資訊不公開透明,和學術界不多交流,不接受外界批評,和先進民主國家的央行水準,仍有顯著的差距。從在本書出版之後,央行總裁楊金龍只引了一句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名言反擊,而不敢針對本書論點正面回應,可見一般。

但央行的透明度和專業度,應是可以被社會公開檢視的,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是好的開始,希望可以提升台灣社會相關的問題意識,而產生正面的改變。

▍內容簡介: 

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中央銀行脫不了關係?

全面解析神祕面紗底下的中央銀行,
瞭解央行政策究竟對臺灣經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什麼樣的深遠影響。
 
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
 
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二十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本書也說明我國央行為何擁有「致富的特權」。因為央行獨占了發行法償貨幣的權力,可以用極低的成本發行貨幣來購買生息的外匯資產,並保有資產孳息累積財富,即使需要將部分盈餘上繳國庫,卻不必出售外匯資產,只需再透過發行貨幣就可融通政府支出。這就是央行「無本生意」的煉金術。
 
本書作者包括央行前任與現任理事,不但對貨幣政策有深入研究,對於央行的運作也有獨到看法;除了提供解釋之外,他們也進一步提出對央行長期政策傾向以及決策模式的批評與建議做法。所有關心自身經濟福祉的臺灣民眾,都適合閱讀這本書。
 
名人推薦
 
推薦序──
陳南光|中央銀行副總裁

▍作者簡介: 

陳虹宇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畢業,曾任財經雜誌研究員。

吳聰敏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

李怡庭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陳旭昇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目錄:

推薦序/陳南光(現任中央銀行副總裁)
序言
 
麼是
央行與貨幣
惡性通貨膨脹
經濟大蕭條
央行的政策目標與操作
 
一次搞懂麼是率與匯率
利率
匯率
臺灣與南韓,誰的經濟比較好?
彭淮南時代的影響
 
臺灣的率政策
臺灣歷來的利率政策
資產泡沫
臺灣房地產
長期低利率改變臺灣社會
 
臺灣的匯率政策
匯率操縱國
臺灣的匯率干預
貨幣戰爭
匯率干預的效果
 

有錢的臺灣央行
外匯存底的管理
神祕的外匯存底
 
盈餘繳庫
央行發大財
央行的生財之道
盈餘繳庫的隱藏損害
印鈔救國
惡果
 
臺灣度檢討
美國聯準會的運作模式
臺灣央行現況
 
總結與改革芻議
彭淮南時代之檢討
改革建議
 
參考文獻
章節細目
查看完整資訊